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学术动态 正文
    10 2025.09
失语症研究的语言学视角
日期:2025.09.10 点击:

主讲人:袁博平  教 授

主持人:张 薇  副教授

时 间:2025年9月12日 15:30-17:30

地 点:社科楼C519


主讲人简介:

袁博平教授,剑桥大学语言与语言学博士生导师,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院士,中国国家语委语言与健康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国际期刊 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Studies (John Benjamins) 主编,他目前同时担任若干国内、国际学术刊物的编委,其中包括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Lingua,《外语教学与研究》,《世界汉语教学》, 《现代外语》等等,兼任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常务理事,世界汉语教学学会语言理论与语言教育研究分会副理事长等职务。他的研究兴趣包括理论语言学框架下的二语和多语习得及双语与人类健康。他在国际主流学术刊物和中国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过八十余篇论文,其中包括: Language, Linguistics, Transactions of the Philological Society,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Bilingualism: Language and Cognition, Language Learning,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EUROSLA Yearboo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lingualism, Lingua,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Linguistic Approaches to Bilingualism,  Frontier in Psycholog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ltilingualism,《外语教学与研究》,《世界汉语教学》, 《现代外语》等等。他还编撰两部英汉-汉英词典(牛津大学出版社)。他的最新专著 Interlanguage Grammars of Mandarin Chinese 《汉语中介语语法》即将(2025)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



讲座摘要:

本报告旨在探讨语言学能否服务于人类健康,特别是在“健康中国”战略中如何发挥积极作用。报告将从语言学视角对脑中风失语症患者的语言进行分析。报告首先提出“伤语语法”的概念,认为受到损伤的语言具有自身的语法体系,具有自身的系统性、规律性、语言特征、发展模式;不同语言患者的“伤语语法”(如:汉语伤语语法,英语伤语语法,汉英双语伤语语法,汉英粤三语伤语语法)既有共性也有特性。报告将讨论两项实证研究。首先讨论动词所带的论元数量和题元类型对失语症患者造成的难度差异。我们把不及物动词进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解释为什么脑中风失语症患者在产出两种不同不及物动词时表现差异,强调动词所带的论元数量并不是唯一的难度标准,而论元的题元类别以及是否移位起着更重要的作用。我们将两种不及物动词的区分和题元分类及移位延伸到母语是汉语的脑中风失语症患者语言分析中,探讨句法、语义在伤语语法中的作用。报告接下来会对Ma, et al. (2021) 的研究发现进行尝试性的重新诠释,该研究发现形容词“的” 和  归属词“的” 在汉语伤语语法中的表现不同,认为这是由于两个“的”的属性不同,归属词“的”除了具有连接两个词的功能之外,还具有赋“格”(即:所有格)的功能。本报告则从“的”左右两侧的题元关系和所带语言特征的视角对形容词“的” 和  归属词“的” 在汉语伤语语法中的不对称现象进行尝试性的重新诠释。 最后,我们探讨双语在增强语言执行功能和康复训练中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