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正文
    17 2025.04
外国语学院举办应急救援公益大讲堂:多语种赋能国际救援,践行青春使命担当 
日期:2025.04.17 点击:

4月15日下午,由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与南海国际救援海南救援总队联合主办的“应急救援公益大讲堂”在5-313教室隆重举行。外国语学院院长白丽芳教授出席活动并致辞,师生代表近百人共同参与了这场融合专业教育与思政育人的协同创新特色活动。

活动特别邀请到9位救援领域专家现场指导,包括:中国南海国际救援中心海南救援总队总队长董永光、海南省工信厅原副厅长/现任南海国际救援海南总队督察长柯水喜、南海国际救援海南总队副总队长郑鑫、应急救援高级培训师/南海国际海南救援总队应急救援教研培训领导小组组长/澄迈大队大队长高宾等资深专家。

白丽芳院长在致辞中指出,本次活动是学院践行“新文科”建设理念的重要实践,将语言专业优势与社会服务需求紧密结合。她强调:“作为外语人,我们不仅要掌握语言技能,更要培养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与专业救援队伍的合作,为同学们提供了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能力的宝贵平台。”这一理念深刻诠释了外语人才培养中“专业+思政”的育人导向。

南海国际救援海南救援总队队长董永光先生结合自身经历,生动阐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他特别赞赏外国语学院师生在跨文化沟通方面的专业优势,鼓励大家在国际救援事业中发挥桥梁作用。现场播放的南海国际救援宣传片,以震撼的画面展现了救援人员的大爱情怀,让在场师生深受感动。

讲座通过南海国际救援宣传片展示了救援队伍的专业实力与人文情怀。随后,专家结合全球及国内溺水数据,深入分析了青少年溺水现状与原因,并现场演示救生衣穿戴、自救技巧等实用技能。在心肺复苏环节,讲师详细讲解了“黄金四分钟”的重要性,并通过模型演示了CPR、AED使用及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操作步骤,帮助同学们掌握急救要领。

活动还设置了救援装备体验和多场景模拟教学,让参与者沉浸式学习涉外救援沟通技巧。这种“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使抽象的救援知识变得生动可感,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本次大讲堂不仅是一次专业培训,更是外国语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有益探索。通过校地协同、多语赋能,学院正着力培养兼具语言专长和应急救援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未来,学院将与救援总队深化合作,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让更多师生在实践中锤炼本领、服务社会,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外语人的使命担当。

本次活动特别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外国语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全程参与组织工作。党员师生带头学习急救技能,积极参与实操演练,以实际行动践行‘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承诺,推动党建与专业实践深度融合。

救援专家在总结讲座时特别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84条明确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这一被誉为“好人法”的条款,不仅为急救行为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保障,更从立法层面消除了施救者的后顾之忧。专家进一步指出,该条款的实施为校园急救培训和实践提供了坚实的法律支撑,鼓励师生既要掌握专业的应急救援技能,更要在危急时刻勇于伸出援手。通过这样的普法教育,不仅弘扬了“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社会风尚,也为培养具有法治意识的新时代救援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图/文:李芬 , 审核:白丽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