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新闻动态
    外国语学院“南冥坛席”第十一场学术沙龙成功开讲
    2016年05月27日 22:27 外国语学院  点击:[]

2016年5月17日下午,社科楼C312迎来了外国语学院“南冥坛席”第十一场学术沙龙。本场沙龙的主题是“公共外交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由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黄丹英副教授主讲,杨国良教授主持。众多关注公共外交的老师同学们齐聚一堂。

沙龙开场, 杨国良教授便以英国以莎士比亚为荣,德国以巴赫为傲引入,说明世界各国都注重软实力建设,进而提出如何树立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的问题。讲座中,黄丹英副教授首先指出,“外交”一词来源于希腊文。继而介绍了外交由国家元首等参与的对外活动,历经传统外交,形成当代外交,直至冷战后由于国家对外形象树立及公众参与外交事务的需求而使其得以兴起,形成公共外交。

黄副教授接着提出,中国公共外交的建立需要争夺话语权,建立中国特有的话语体系,通过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更好地理解中国。通过举例习近平主席强调的“客观、真实生动”传播中国文化及讲中国故事等实例,说明公共外交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由于国家领导人的积极外交沟通,中国民众出国旅游增多,海外企业投资就业岗位增,中国更多地融入世界,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公共外交时代。海南拥有公共外交优势,体现在多个层面。政府层面,主要是博鳌亚洲论坛,中非合作圆桌会议和澜湄合作等;学术方面,主要有海南公共外交研究中心和中国南海研究院等;同时,作为全国第三大侨乡,海南也拥有区位和乡情优势,海鸥支队等侨团活动异常活跃;文化方面,具有典型海南元素的海南文昌鸡等知名度甚广,而各类交换项目、对外汉语教学项目则使得海南学子走出国门。诸如此类的公共外交优势,使得海南拥有更多机会直接或间接参与公共外交事务。

在公共外教课程设计方面,黄副教授参考前辈的研究成果,借鉴文化传播的研究方法,认为公共外交课程旨在培养复合型人才。该课程以公共外交实践需要为指导思想,讲解公共外交基本知识、大国外交新思想和战略,旨在提升外语学习者描述性语言运用技能,了解各个国家文化异同,减少沟通时中的文化折扣,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以及跨文明对话的能力。

在沙龙交流环节,外国语学院的老师们畅所欲言,认为要转变现有教学内容中学术理论偏重的现状,适当加入实用技能。大家对对黄教授体系化的网络教学资源,动态变化的教学内容赞口不绝。谈到课程学业评估问题时,黄副教授认为本科生主要侧重读书报告、小组展示辅以公共外交礼仪等内容,研究生则更应偏重课程论文等。与会教师建议,依托海南本土文化特色,设立特色课程,架构外院学子和留学生互动相学习交流的常规模式。在谈到公共外交课程参与问题时,有老师提议,适时增加公共外交翻译课,跨学院跨学校邀请多位老师负责各自擅长的教学部分。

金山院长借鉴黄丹英老师的课程探索内容,认为外院老师和翻硕学子在做研究时,拓展思路,通过翻译外媒报道,从文化视角等方面做研究,写报告。并当场表示,学院会为该课程体现建设提供大力支持,通过订购《时代》等期刊丰富现有语料库资源。金院长提议组建跨文化课程群,首先使老师成为多元文化人,并借鉴国际文化传播的经验,用外语传播文化,另提议尽快召开第一次课程群会议。

杨国良教授总结,“多元文化人”(包括老师和学生)和教师团队建设是此次南冥坛席的重要意义。另外此次讨论的公共外交课程是动态的,不断更新的,并旨在纠正学生与工作实践之间脱节问题,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整场沙龙学术氛围浓厚,主讲人黄丹英副教授的课程设计令外院师生眼前一亮,灵感迸发。金院长鼓励大家依靠浓厚的兴趣和持久的坚持,把公共外交特色课程办好。两个半小时的热烈讨论意犹未尽,大家共同期待第十二场学术沙龙的精彩开讲。

沙龙现场

沙龙现场

 

学校首页 | 学院主页 | 联系我们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大道58号海南大学社科楼C座3楼 邮编:570228 
版权所有 @2019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