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1日下午15点30分,马来西亚华人,学者、作家刘宝军教授应外国语学院邀请,在社科楼C312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通过马来谚语来了解马来社会文明”的讲座。外国语学院白丽芳博士主持本场讲座。
刘教授首先强调了语言与谚语的重要性: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沟通文化的桥梁;谚语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是劳动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接着刘教授介绍了马来谚语的现状及使用范围,他指出,马来谚语是马来文化数千积累和传承结果,是马来人生活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了解马来文明的窗口。刘教授通过展示一个个精选的鲜活生动的实例向大家解释马来谚语的涵义与应用。他认为,谚语在马来人生活中扮演着重要作用,倡导积极上进、相互尊重、谦虚内敛的生活态度。例如,Saperti buah padi makin berisi makin rendah, jangan saperti Lalang makin lama makin tinggi,意思是要像稻谷一样,愈饱满,愈像下低弯;勿像茅草一般,愈长愈高;又如,Asal ditugal, adalah benih,意为只要下种,必有收获等。些谚语源于生活,是实践经验的积淀,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在讲座最后,刘教授提出,世界文明呈多元性,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文化,但我们在看到文化多样性的同时也要看到文化的共性。民族之间要加强交流,相互借鉴,方能共同发展。
在交流环节,刘教授亲切地回答了在场师生所提出的关于中国谚语与马来谚语的对比、马来谚语中的具体意象等若干疑问,并且分享了自己学习语言、学习谚语方面的经历和经验。刘教授指出,语言能力在文化交往中扮演者重要角色,做学问,就要坚持不懂就问,真正做到“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最后白丽芳博士对刘教授的讲座进行了的总结。白丽芳博士认为,刘教授对马来谚语的细致讲解让大家从文化、历史、教育和地理等多个角度对马来社会有了一定的了解;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文化与马来社会文化在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很多共性,这些共性为两种文化交流打下了基础。作为外国语学院的师生,应当不断提高自身语言能力,在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中发挥积极作用,发挥好文化沟通桥梁的作用。
整个讲座引经据典、妙趣横生,极大地开拓了大家的学术视野,促进了学术思考。近两个小时的交流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摄影、撰稿:2018级英语语言文学 李朋飞
刘宝军教授讲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