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内容
当前位置: 首页 南冥坛席 讲座内容 正文
    13 2021.01
外国语学院“南冥坛席”第九十二期学术沙龙成功开讲
日期:2021.01.13 点击:

2021111日,应外国语学院邀请,天津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辑刊《话语研究论丛》、《中国社会语言学》主编,系列丛书《南开话语研究》总主编田海龙教授为我院师生开展以“从‘言语互动’到‘话语互动’——批评讲话”为主题的讲座。本次讲座由白丽芳教授主持。


田海龙教授一开始就提出,语言学习要采用正确科学方法论,即语言学习应基于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观。 围绕讲座主题,田海龙教授首先对“语言”、“社会”、“文化”、“交际”、“互动”从其定义与本质方面进行详实解释。在“语言”方面,强调话语分析之“语言”涵盖文本分析,语体分析和文体分析,且联系实际,指出个体或者群体语言使用本质上是表示群体差异。田海龙教授在“社会”方面,展示了社会语言学研究从社会地位,身份,年龄,社会网络到风格立场的渐进式演变过程;在“互动”方面,除了提出“互动”类别包括“社会互动”、“符号互动”、“话语互动”等,重点指出“话语”与“语言”的区别,表示“话语”包含“语言”和“语言使用主体”。换言之,“话语”本质是社会实践,故其涵盖辩证两个因素:语言使用和社会因素。田海龙教授就此进一步指出语言使用相互作用形成“杂糅”,加之社会因素相互作用形成“意识形态”,二者共同作用便形成“新话语”。在此基础上,田海龙教授首先阐释其本人涵盖历时、横向、纵向研究的“三维——双向”分析模式。然后展示其话语互动研究路径。为深化在场师生对其研究路径理解,田海龙教授结合个人研究并以此为范例,详细分析话语互动分析步骤,即从语言使用和社会因素两个层面入手。在语言使用层面,首先分析术语、文本、语体的再情景化,其次掌握“新话语”的文本特征及来龙去脉;在社会因素层面,既要分析不同话语的指向性秩序,又要分析社会主体对不同指向性秩序的认识。结合这两个层面,最后总结话语互动过程中不同话语的语言使用和社会因素之间的辩证关系。


最后,白丽芳教授对此次讲座进行总结,并指出学术研究,尤其是新闻科研究一定要根植于中国大地,从社会角度出发,树立跨学科意识。(图/文:20级英语笔译陈垚栎;审核:许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