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内容
当前位置: 首页 南冥坛席 讲座内容 正文
    13 2023.04
外国语学院“南冥坛席”第一百二十九期学术沙龙成功开讲
日期:2023.04.13 点击:

     4月12日下午,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副院长,翻译学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中国翻译协会理事,对外话语体系研究会委员;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理事,语言服务专委会副会长任东升教授应学院邀请,为我院师生作题为“贞观时期的国家翻译实践”的讲座,讲座由陈传显副教授主持,学院众多师生踊跃参会。





    任教授主要从贞观时期的国家翻译事件、国家翻译实践概念的确立、贞观时期国家翻译实践的类型、特征和功能、当代国家翻译实践图景这四个方面对贞观时期的国家翻译进行了详细阐述。

   翻译是人类处理交际需要以不同语言符号系统为媒介的跨文化思维活动和生产实践,由此可类推:“翻译是国家的生产实践”。依照“行为”+“主体”模式,推演出“国家翻译实践”的表达。任教授用非常详实的历史资料给我们展示了唐朝贞观时期国家翻译的实践状况和国家翻译实践的由来。从国家行为看翻译活动,会发现人类翻译行为是国家生产并具有主体地位后的集中体现。翻译与国家战略、国家行为、对外塑造国家形象、强化对内意识形态等维护国家利益的国家行为密切相关。国家层面的翻译行为是一种国家行为,既是一种语际实践,也是话语实践和政治实践。

   国家翻译实践本质上是一种制度化的翻译。这种制度化翻译具有自发性、自主性和自利性。贞观时期的国家翻译实践分为对内、对外两种类型,并具有基于国家、翻译、治理“三位一体”的翻译功能逻辑。它通过翻译机构国家化、资源配备集约化、翻译流程协同化、译者身份制度化、翻译产品经典化这五种手段,将翻译上升为国家行为,发挥其维护皇权统治、稳定社会秩序、构建国家形象的治理功能。


   交流问答环节,学院师生分享了自己听完讲座的的收获,金山院长高度赞扬了任教授以问题为导向的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此外,任教授详细解答了学院多位同学就讲座和学习方面的疑问。最后,陈传显教授对本场讲座做出总结,并向任教授发出线下交流学习的邀请。(图/文:22级英语语言文学莫颜溟;审核:许环明)